跨界正成为常态 融合将成为必然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呈现出共享、服务和智能的鲜明特征和全新生态。受此影响,汽车产业也进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期,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万物互联将使汽车由分离的信息“孤岛”汇聚成联通的信息“海洋”;二是自动驾驶将使汽车在无人干预状态下的自由移动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汽车的使用模式,特别是汽车共享将大行其道;三是交通成为服务将使汽车提供很多超越移动本身的内容,而不再只是代步工具。
新变局使汽车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改变,涉及到汽车产业等各个环节,并将与未来的能源、交通、环境、科技、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彼此影响。由此,垂直线形的汽车产业链将向交叉网状的出行生态圈转变,大量“业外”力量尤其是信息网联的资源正在涌入其中,汽车产业的空间在不断扩大,甚至向无边际的方向演进。在汽车产业的重塑进程中,跨界正成为常态,融合将成为必然。
新旧力量的竞争格局与合作前景,取决于汽车品牌和产品的重新定义:毫无疑问,“软件”成分将在汽车上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并逐渐变得和“硬件”同等重要。当然,要打造安全、可靠的优秀汽车,机械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此之上让汽车变得更聪明、进而成为人类的伙伴才有意义。因此,传统车企和新兴力量各有优势,唯有相互紧密合作、实现软硬结合,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最终,汽车将以崭新的形态和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更广泛的需求。
作为智能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基本移动工具以及物联网的典型连接节点,汽车在未来出行大格局中不可或缺,并将与大交通体系有效组合,不断提升人类的出行效率和体验。
动力革命与智能互联 共同支撑全新汽车文明
面向未来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汽车技术将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升级,并孕育出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以及产业生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动力革命与智能互联,两者将共同支撑起新的汽车文明,并为汽车产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动力电池技术取得显著进步,为电动车的加速推广、降低成本和优化性能创造了条件,也使汽车产业未来大规模电气化的前景渐趋明朗。未来5-10年,电池的比能量和成本等核心指标有望进一步改善,并将由此引发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当然,技术挑战和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在电池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同时,整车及电池动力系统的电子控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与回收再利用技术也至关重要,必须加紧推进,以赢得消费者的更多认可,真正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确保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演进。从技术维度看,整车平台、数据管理、信息网联、环境感知、执行系统与控制决策等各方面的关键技术缺一不可,诸如隐私保护、高精度地图、传感器以及控制算法等都将直接影响智能汽车的发展;从产业维度看,需要传统汽车产业与信息通讯产业高度融合,并与国家通讯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平台以及交通体系等重要领域协同发展,国家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有效凝聚合力。在国家指引和支持下,智能汽车应与5G技术的升级、北斗导航的普及、高精地图的应用,相互结合、彼此促进,共同助力本土企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是智能汽车的终极目标,目前技术研发不断提速。但应注意,一方面外部条件必须与技术进步有效匹配,如相关标准的加快出台,事故责任的立法明确,以及应用测试与示范环境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必须充分意识到技术进步的渐进性,完全自动驾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部分自动驾驶目前就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实际上,部分自动驾驶足以保障“上车人驾驶、下车车驾驶”的汽车智能化创新应用,如智能停车场、初级汽车共享等。国家和企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共性传统汽车技术依然不容忽视,这是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的共同基础,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弥补的硬性短板。为此,必须持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汽车底盘技术、电子电控技术、材料技术、工艺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基础能力。
六个并重 指引汽车强国征途
对于国家而言,必须努力实现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能耗与排放控制,以支撑汽车强国乃至整个制造强国的建设。为此,应坚持:1)汽车动力源转换与能源清洁化进程并重,2)新能源技术与节能技术并重,3)传统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并重,4)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并重,5)降能耗、减排放的技术进步与小型化、轻量化的产品结构调整并重,6)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并重。
汽车产业已经进入特殊的发展时期,“方向明确、路径未知”对后发赶超者更为有利。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使汽车产业可以借助国家体制优势和信息产业力量,抓住中国汽车产业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打造更低能耗、更少排放、更高效率的优质产品,不断提升汽车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以共享等创新商业模式,大幅提高车辆利用效率,确保汽车产业与汽车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赵福全,国际知名汽车技术、企业管理及产业战略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专家。目前主要从事汽车产业发展、企业运营与管理、技术发展路线等领域的战略研究。
在美日欧汽车界学习、工作近二十年,曾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研究总监。2004年回国先后在华晨和吉利两家车企担任副总裁,主持开发了近20款整车及10余款动力总成产品。2013年5月加盟清华大学。2006年4月被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授予Fellow称号。2016年9月,当选为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2018-2020主席。同年10月,当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会士。
已出版英文专著5部,其中两部已被译为中文,发表英日中文论文300余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现为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电动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技术管理分会主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精英智库联合执行主席。
来源:赵福全 清华大学藤影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