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新作《汽车产业创新》简介
2020-11-03 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 点击量:804

1.png

图 1

本书是“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 的第六册, 书中集中展现了“赵福全研究院”第十三季、第十四季的10 场高端对话, 记载了赵福全院长与刘世锦、于勇、张兴海、王坚、何小鹏、付强、李钢、钟翔平、李震宇和徐大全等10 位领导、企业家及专家就汽车产业创新开展的高端对话与探讨。

本书从产业创新总论、产业管理、企业战略、技术战略、融合创新5 个方面对汽车产业创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并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产业创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产业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汽车产业创新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从总体创新战略、汽车产品改变、新创车企发展、研发和制造创新、销售和服务创新对企业战略展开论述; 从电动化创新、网联化创新、智能化创新对技术战略进行了解读;从零部件供应商、基础材料企业、互联网公司、资本和人才等角度对融合创新进行了探讨。

本书适合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新书《汽车产业创新》序言

自2014 年正式推出至今, 凤凰网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已经先后进行了57 场访谈。在这个车界“老友记”平台上, 各位重量级嘉宾和我一起碰撞思想、深度交流, 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 应广大同仁的强烈要求, 我们将该栏目的内容进行了深度“加工”, 以精心修订的“高端对话” 实录和提炼归纳的“论道车界” 系统阐述, 构成了“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专著, 按每年一册的速度出版发行, 用书面形式沉淀智者心声、指引产业方向、铭记发展历程, 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迄今, 我们已经出版了《洞见汽车强国梦》《探索汽车强国路》《践行汽车强国策》《供应链与汽车强国》《汽车技术创新》五本专著。而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汽车产业创新》, 则是“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的第六本专著。

图 2

为了充分做好“汽车产业创新” 这个选题, 2019 年我们精心策划了两季共10 场高端对话。应邀参加对话的嘉宾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 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 何小鹏,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钢,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参与访谈的领导、专家和企业领军人, 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产业实践及系统思考, 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我们谈及的话题非常广泛, 全面涵盖了新时期汽车产业创新的各个核心问题, 诸如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深度重构期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本质、方向与重点, 基于未来创新需求的产业管理升级与政策优化, 贯穿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等各环节的新旧车企创新战略, 面向产业“新四化”能力提升的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以及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基础材料企业、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不同主体和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在内的融合创新之道。

嘉宾们对汽车产业创新的深刻认识与精辟阐释, 对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演进趋势的详细解读与前瞻判断, 为广大汽车从业者更好地开展产业创新管理、企业创新实践、产品创新定位、技术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尝试以及面向创新的投资评估、人才管理等, 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重要参考。

当前,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增长动能全面切换的全新历史时期, 创新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并不断强化。而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制造业中的集大成者, 其创新突破不仅是产业自身由大到强的根本支撑, 也是其他众多相关产业和领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新形势下, 做好汽车产业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创新正面临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新局面。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逐渐由“跟跑” 进入“并跑” 状态,某些领域甚至开始迈入无可参考的“无人区”。因此,过去的“跟随创新”模式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坚定实施“引领创新” 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对于高度复杂的汽车产业而言,产业创新是一个综合的体系, 更是一个纷繁的生态,只考虑某类主体、某个领域、某个环节如何做好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既要有“单点”的正确策略,又要有“全局”的通盘考量。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产业全面重构之际, 产业边界不断扩展且渐趋模糊, 各方力量相继涌入且竞合博弈, 汽车产业的创新难度空前提高。这就给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

受访嘉宾们一致认为, 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为此急需破解诸多难题, 明确适宜战略。站在新时期的历史节点上, 我们必须回归到汽车的本质来创新思考其未来发展, 必须更加开放积极地大胆探索、勇敢尝试, 还必须更有远见、也更有耐心。而汽车“新四化”, 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持续深化, 为我们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产业创新指明了方向。

从发展理念上讲, 汽车产业创新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 而是如何才能做好的问题, 否则不仅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持续, 而且众多相关产业和领域也将受到严重制约。而创新需要大量投入, 需要面对风险,特别是在初始阶段面对极强的不确定性时, 勇气与智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我们首先必须解决创新理念问题, 要彻底摒弃投机思想, 要包容并鼓励创新试错, 更要支持并保护创新回报, 由此才能在产业、企业和个人层面上, 形成全面积极创新的共识和氛围, 有效支撑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价值的实现。

从产业趋势上讲, 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整个制造业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呈现出由“制造” 向“制造+ 服务” 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此前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将合二为一, 以制造支撑服务, 以服务拉动制造。也就是说, 未来只做好产品是不够的, 只做好服务也是不够的, 必须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汽车产业而言, 这一方面意味着汽车产品制造价值链将向汽车出行服务生态圈转变,智能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服务将共同改变人类社会, 并成为人们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 融合多方不同力量的产业平台公司有望应运而生, 最终成为集产业原始创新、组合创新与集成创新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和价值载体。

从创新实践上讲, 新时期汽车产业创新需要构建新认识, 树立新观念, 加大新投入, 形成新能力。在此过程中, 传统整零车企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企业及科技公司也将日益深度介入, 而各级政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管理者, 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态参与者。唯有依靠“1 +1 +1” 三方力量的有效分工和密切合作, 才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最终, 相关参与方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前景下, 围绕互联、数据和计算三大核心价值要素, 打造出各自的特色竞争力, 进而整合形成未来汽车的全新能力, 实现每一辆汽车与每一种应用场景的实时互动和优化匹配, 为人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

本书正是上述思想的集中展示和系统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讲, 本书为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也为各类不同主体有效开展创新实践, 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策略建议。做强汽车产业绝非一日之功, 做好产业创新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 要让“创新驱动” 战略在汽车产业真正落地生根, 还需要各方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协作。在此, 希望本书的读者们, 能够彼此互勉、共同前进!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 不断高质量地推出“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的新作品, 为产业的健康发展,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壮丽征程!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

院长 教授 赵福全

2020年4 月23 日


新书《汽车产业创新》目录

序一 付于武

序二 刘爽

前言 赵福全


第一部分 高端访谈

01 对话刘世锦——试错的过程就是创新

02 对话于勇——轻资产是整车企业发展的方向

03 对话张兴海——第三次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04 对话王坚——汽车的移动性潜力远未得到有效释放

05 对话何小鹏——学费、曲线和初心

06 对话付强——时而天堂, 时而地狱

07 对话李钢———企业不能实施所有的创新

08 对话钟翔平——做汽车产业转型的助力者

09 对话李震宇——发展自动驾驶要“三位一体”

10 对话徐大全——产业的“战国时代”


第二部分 论道车界

一、产业创新总论

0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中国经济已转换到中速增长期

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五大来源

经济新增长来源的三个特点

绿色发展, 有减法更有加法和乘法

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院长心声

02 产业创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产业互联网将助力相关产业高效发展

汽车产业孕育创新发展的空前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是技术体系的全面改变

科技革命三个核心要素的本质及重要性

汽车是体现科技革命核心要素的最佳载体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开创性与驱动力

院长心声

03 产业创新的方向与重点

中国开始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最前沿进行创新

技术发展需要积累, 企业创新必须坚持

创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体系

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必须有效分工协作

互联网企业在汽车“新四化” 中的机遇与挑战

汽车与互联网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

汽车“大脑” 是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唯有云端计算才能满足未来汽车需要

公有云和私有云之争的核心在于兼容性

汽车将成为新一代移动互联智能终端

无人驾驶将重新定义汽车产品、交通场景和生活方式

未来汽车产业将形成全新的出行生态圈

院长心声

04 汽车创新的本质

汽车的本质是解决移动性问题

汽车的移动性优于地铁和公交

汽车企业最应该解决的是堵车问题

汽车无人驾驶尚未完全定义清楚

从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去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改善移动性既需要单车智能也需要车队智能

未来汽车必须被有效组织起来

互联网将改变汽车的结构和形态

汽车和互联网产业需要深度整合

汽车智能化将提供更加轻松便捷的出行

院长心声

二、产业管理

01 发展回顾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值得反思

让市场来检验企业创新的成败

从“引进驱动” 到“创新驱动” 是历史必然

新时期自主创新必须摆脱路径依赖

院长心声

02 产业政策

政府应清晰界定产业管理边界

合理的机制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宜变化过快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需要企业与政府紧密合作

政企各司其职, 共同做好创新

院长心声

三、企业战略

01 总体创新战略

“舍” 是战略选择的第一要务

并购解决不了创新能力的问题

走出最接近直线的曲线就是成功

品牌以产品品质和先进技术为支撑

平台开放是一种能力, 目的是实现更大的封闭

汽车企业走开放平台之路挑战巨大

未来汽车产业变革的主战场在中国

深耕中国市场是拓展全球市场的最好储备

院长心声

02 汽车产品改变

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的服务化

软件定义汽车需要强大软件能力的支撑

软件比重提升将重塑不同企业的合作关系

未来汽车软件不太可能一家独大

汽车操作系统未来必然走向集成化

院长心声

03 新创车企发展

“新四化” 拉近了新旧车企的起跑线

发挥长板优势的同时必须有效弥补短板

做汽车硬件的难度远高于做软件

努力成为“硬件+ 软件+ 运营” 的新车企

传统车企也应借鉴新创车企的优点

新创企业必须重新思考汽车产业诸多问题

新创车企要活下去必须闯过三关

努力解决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新创车企需要消费者、行业和政府的支持

汽车产业最后的胜者一定是集大成者

院长心声

04 研发和制造创新

整合性研发及其基础能力确保产品差异化

用户群选择、系统性设计和基于用户数据的持续优化

“新制造” 是基于智能制造的新型商业模式

面向智能制造需求重塑生产组织方式

“智能工厂+ 体验营销” 的创新组合拳

院长心声

05 销售和服务创新

新一代消费者需要“简单” 的产品

未来汽车消费需求将呈现“两极分化”

购车环节及用户连接体系的销售创新

不影响与用户直接互动的新型加盟商模式

建设服务运营体系, 形成品牌口碑效应

车企深度进入出行服务领域的时机尚未成熟

出行服务的重点是如何用好车

院长心声

四、技术战略

01 电动化创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产业、市场和社会的多元需求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强驱动力

电动汽车将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口碑

在电动汽车涉及的核心技术上有所取舍

以创新来解决行业的新旧痛点问题

充电基础设施最终要靠社会解决

车企应思考适宜的技术方案来应对里程焦虑问题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认知

院长心声

02 网联化创新

车企有责任打造“永不失联” 的汽车

在线是汽车被有效组织起来的前提

未来汽车将与5G 网络深度融合

打破品牌区分, 建设数据4S 店

市场遇冷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数据价值

院长心声

03 智能化创新

自动驾驶落地应用需要“三位一体” 的通力协作

智能汽车技术必须基于本土化开发

不同地区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存在差异性壁垒

开放技术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自动驾驶将在特定场景率先实现

车机和手机不是竞争关系, 应该并行发展

五年之后, 车机功能将趋于完善

获取“黄金数据” 对自动驾驶模型至关重要

互联网公司将助力车企做好信息安全

三种机制有效平衡数据隐私和数据共享

院长心声

五、融合创新

01 零部件供应商

产业变革给零部件供应商带来重大影响

传统汽车供应商可以为车辆及出行服务进行技术赋能

企业转型必须兼顾眼前业务和未来发展

战略性投入即使不确定回报也要坚持

面向产业变革趋势进行前瞻布局

基于自身优势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未来汽车供应体系将趋向扁平化发展

汽车产业正在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

院长心声

02 基础材料企业

材料企业应为汽车产业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客户高端化是材料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材料供应商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优势

院长心声

03 互联网公司

汽车和互联网产业正在相向而行、相互改变

互联网公司将帮助汽车企业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互联网公司要为进军汽车产业打造新能力

进入产业互联网需要考虑共性需求和自身优势

面向最基本的用户需求进行大胆创新

构建人车互动的外部服务生态

软件能力与连接规模至关重要

品牌差异化将体现在不同的服务方案上

支撑品牌特色的服务应由车企来定义

院长心声

04 资本与产业创新

借助外部资源加快创新发展

资本将为产业创新提供全程助力

国家基金重点培育标杆企业和产业生态

专业化管理是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院长心声

05 人才与产业创新

汽车产业需要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在继承中创新

企业转型期更需要重视人才作用

院长心声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