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季《赵福全研究院》开始,连同下一季,我们将栏目聚焦在汽车行业中的零部件企业,本季我们邀请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山东玲珑轮胎董事长兼总裁王锋、航盛电子股份总裁兼CEO杨洪、盛瑞传动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伍、精进电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余平五位零部件大咖,在汽车产业即将面临变革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凸显零部件企业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同时,我们呼吁大家支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希望政府用国家资源支持零部件产业发展,以下是赵福全院长对话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祥伍的访谈实录。
赵福全: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2017上海车展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盛瑞传动的董事长刘祥伍先生。刘总,请和大家打个招呼。
刘祥伍: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和赵院长、也和大家一起交流。
赵福全:刘总,网友们对整车企业通常比较了解,但是对零部件企业相对来说可能了解得并不多。这次凤凰汽车也是非常有开创性地组织了零部件企业专场,专门请一批零部件企业家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的故事。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盛瑞传动的情况,包括发展历史、目前规模和主营业务等。
刘祥伍:我们山东潍坊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企。10年前我们作为一家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起步,当时主要生产一些发动机的零部件;而现在,我们正努力转型升级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这个转型是在10年前就开始的,当时我们决定开发世界上首款前置前驱的8AT自动变速器产品。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们的产品在2015年已经推向市场。到2016年,销量就已达到了10万余台,当年8AT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老产品。所以,应该说我们现在已经成功迈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在中国自动变速器领域,我们的8AT产品目前在技术方面是国内领先的,上市两年来客户的反馈也非常好,预期接下来市场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赵福全:现在整个公司有多少人,销售额在什么数量级上?
刘祥伍:没做8AT的时候,我们只做柴油机零部件,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在7-8个亿。而去年我们完成了将近14亿的销售额。正如我刚才所说的,8AT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老产品了。2017年我们预计总销售额可以达到20个亿左右,这其中主要是8AT产品的贡献。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2000多人,从事8AT的还只有400人,大部分还是在从事柴油机零部件业务。在未来两年我们将加快转型,目标一是完成老产品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到2018年从事老产品的人员控制在1000人;二是加快自动变速器的布局,从事8AT业务的要达到1000人以上,形成每年50万台的产能。再加上把老产品也提高到十几个亿的销售额,我们的产品结构就会更加合理。
赵福全:刘总,我们是老朋友了,您今年已经60多岁了,这么多年来您先是从潍柴出来,创业打造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期间也经历了企业的成功改制,后来又下定决心再次转型,应该说是倾尽了全力来攻关8AT自动变速器。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自2015年8AT投向市场之后,企业的销售额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可能有些网友不知道,盛瑞的8AT变速器是世界领先的,刚刚在去年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产业,这么多的高科技创新,尤其这次盛瑞不是以汽车整车而是仅仅以汽车零部件产品,就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面对其他很多行业最优秀科技成果的竞争,盛瑞的8AT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一举拿到了一等奖,确实值得祝贺!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前可能很多时候都是授予像高铁、航天这样层次的成果的,我很想了解一下,为什么这次国家会把这个奖颁给一家汽车行业的零部件民营企业呢?您觉得盛瑞能够获得一等奖的原因是什么?
刘祥伍:今年1月9号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颁奖,真的是既感到无比自豪,又感到自生了新的动力。自豪是因为,这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历史上唯一一次授予汽车零部件,而且是一等奖。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奖项不只是授给我们,而且是授给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我想每一个汽车人都有理由感到自豪。
同时,我们也感到自生了新的动力。我们用了10年时间攻关,投入了10个亿,终于打破了国外对中国自动变速器的垄断。实际上,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我国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以上从国外企业采购自动变速器。因为我国自动变速器的国产化率极低,特别是6档以上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国外对我们是封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往往很难买到高端的自动变速器。现在我们通过10年的研发,终于实现了8AT的产业化,并且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我们必须尽快把这项技术充分释放出来,转变为社会效益,为汽车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们的自生动力。目前我们正在改造旧生产线,以前这条线的产能是每年15万台,但现在订单很多,已有7家整车厂与我们合作,我们必须加快扩大产能。
赵福全: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同时产品已经供不应求了。
刘祥伍:7家整车厂,合计14款车型要用我们的8AT。现在正是淡季,我们抓紧时间,计划用接下来的两个月,把旧生产线改造完成,实现每年25万台的产能,6月以后改造后的生产线即将开始生产。同时,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又签订第二期投资建设的合同,准备投入4个亿再建一条30万台产能的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生产线,预计明年6月投产。这样,到明年我们就可以形成55万到60万台自动变速器的产能,将这些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相信会给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赵福全:刚才您谈到,盛瑞的8AT自动变速器对于国内来说是首创,而且相比国外水平也已经非常先进。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自动变速器和国外相比究竟好在哪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授予,说明你们不仅仅是解决了有无问题,更以自身的技术先进性赢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同。
刘祥伍:我们的8AT是前置前驱,目前全球前置前驱的8AT还只有我们一家。别的国家要想发展前置前驱的8AT,就必须绕开我们的专利,也就是说,这是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款8AT的特点,第一是平顺性特别好,尤其从通常的6个档位增加到8个档位,更充分地体现出自动变速器的优点,驾驶起来很舒服;第二是经济性好,可以比4档自动变速器节油14%,比6档变速器节油7%-8%,优势非常大;第三,更重要的是它的体积小,通常其他国家的5AT和我们这款8AT一样大。因为体积小,更便于安装,而且减少了重量,降低了成本,这个优点也非常突出。
赵福全:工程制造领域的创新通常是很难的,所以都讲“十年磨一剑”,像你们就真的经历了10年的攻关。之前,我也曾主持过几次论坛和圆桌互动,曾经听您分享过8AT研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艰辛,包括股东的不认同,资金链的挑战,团队如何留住等等。因为整个中国自动变速器方面的科技人员都非常有限,要把这些人全都聚集到潍坊去支持盛瑞的8AT研发,并且保证这个团队的稳定,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后这些困难您都一个一个克服了。
记得您曾经谈到过最艰难的时候,召集股东到长城下开会。当时,很多股东都准备撤资了,而您把大家聚集到一起,重新鼓起斗志。在企业困难的时候,简单靠工资已经不能留住一些优秀的研发人员了,因为其他企业也在加紧攻关自动变速器,为此您甚至不惜把自己的股权不断稀释,来留住核心人员。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10年前您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了,有很多资源,如果要扩大收益,完全可以去做别的事情,机会多得很,假如当时拿一块地皮去做房地产,肯定赚得比现在多得多。但是相反,您却选择了一条自找麻烦的道路,就是一定要做出8AT,并且无论之后多么艰难,您都一直坚持不放弃,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这种选择和坚持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难以理解,请您和网友们分享一下,究竟是什么源动力促使您做出这种选择,并且能够毫不动摇地坚持下来?这背后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刘祥伍:就像赵院长说的,在攻关8AT的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经历了很多。在2005到2007年前后,好多企业都投身到房地产领域,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直接去炒股,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走不同的路呢?盛瑞是由国企改制而成民企的,我们的团队昨天还是国企的员工,今天成为民企的员工。对我来说,身份的改变也给我带来了责任感的改变,我总觉得这么多人愿意跟随我一块来创业,这是对我的信任。如果企业搞不好,我就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之前我们单纯从事传统发动机零部件业务,我很清楚,这是一个来料加工的产业,利润很薄,而且传统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很难有核心技术的突破。而把这家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这是我想带领员工共同实现的梦想。当时确实有人劝我把工厂卖了去做房地产,也有人劝我去炒股。但我认为这不是我的追求,而且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后来我们股东一起开会商量,决定利用现有的资金,面向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进行转型。通过当时的行业分析,我们觉得有两个领域值得考虑。
第一是高压共轨。高压共轨当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我们认为自己企业的优势在机械加工方面,做高压共轨跨越度很大,所以最终没有选择。
第二就是自动变速器。2007年中国自己连4档的自动变速器都没有,自动变速器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瓶颈。最后我们决定攻克自动变速器难关,并且选择了高端自动变速器作为切入口。正好在这个时候,通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向阳教授交流,我们认识了Peter Tenberge教授。这位德国教授介绍了一个8档自动变速器方案,问我们敢不敢做,我听了以后马上表示,我们敢做!
因为当时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自动变速器,每年都从国外企业进口很多,这个问题我们想要解决。同时作为一家准备转型升级、挑战高端的企业,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深知一定会有风险和困难,但我们感到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决定投入进去。当然,实际进入后遇到的重重困难,远比我当初想象的还要多。
赵福全:当时到底有多么艰难呢?
刘祥伍:2013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候,老产品下滑,企业出现亏损,不得不几次出让股份,把换来的钱都投到8AT研发上,但还是一直未见成果。而且当时我们在8AT核心技术攻关上又遇到了一些难题,导致股东动摇,供应商动摇,我们自己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也产生了动摇。
赵福全:大家都动摇,您为什么不选择退出?
刘祥伍:那不行。当时想到的是责任和使命,真要退出就前功尽弃了!那时候我连续好多天睡不好觉,反复思考到底是进还是退。要是进,这些困难我们怎么解决?要是退,我觉得实在无法交代。我们已经研发了这么多年,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行业老领导一直在为我们摇旗呐喊,江铃汽车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任,广大员工也在看着我,这时候我怎么可以选择退出呢?这不是我做人的本性,我不能不负责任,我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做到底。
而且我很自信,只要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就一定可以成功。到长城脚下开会,就是要做到众志成城。我当时请了何光远老部长,请了汽车工程学会的付于武理事长,还有时任《中国汽车报》社长的李庆文。我和他们说,你们一直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在这次会上一定要帮助我让股东和供应商重树信心。结果这次会议整整开了三天,包括所有的股东、供应商,再加上我们核心团队的人员,大家聚集在长城脚下,听何光远讲,听付于武讲,听李庆文讲,主旨就是“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
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召开了这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当时是2013年1月,元旦过后,天还下着大雪。这次会议非常关键,此后我们的供应商有了信心,以前还只是样品,现在我们要投产并且要不断上量,我都敢继续投入,他们也就敢投资了。还有我们的一些研发人员,他们干了好几年了,工资很低,那怎么办?我们慢慢开始股权激励,给他们原始股。我们这些股东把自己的股份拿出来,一块钱一股卖给他们,让他们从骨干员工真正变成了企业的主人。到现在我们已经分发了三批股份,这三批股份的获得者中,从事8AT研发的就有将近80多人,还有其他一些领导和骨干,一共是一百多人。我的规划是到2020年,盛瑞的员工中有20%是企业的股东,也就是所谓二八理论,这20%的员工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
赵福全:我相信所有网友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会感动,都会动容。企业家要想真正创业成功,既要有战略的眼光,更要有矢志不渝的坚持,这是一种“自古华山一条路、我只勇敢往前走”的精神。在这中间,您有太多的理由和机会,可以选择退出,但是最终,您选择了坚持。正所谓,所有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太多的人没有坚持到最后。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100万台、200万台,但是我们已经做出了第一个15万台,而且我们已经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可是建国以来唯一一次授予汽车零部件的一等奖,我想对您来说这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从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的使命感和战略眼光是至关重要的。10年之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自动变速器还是以4AT为主流、 5AT都算比较高档的时候,在多数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售价也就是3-5万元的时候,在大家谈起6AT都觉得“高大上”的时候,您就决定要做8AT,这就是一种有高度、有前瞻的战略眼光。但是即使有这种战略眼光,您还是完全可以不选择这条路,最终让您下定决心的则是一种使命感。正是这种使命感,让您觉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迫切需要,更应该带领团队从事高端核心零部件的攻关;也让您虽然明知非常艰难,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并坚持始终,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当然,盛瑞现在还不能说大功告成,但至少万里长征我们已经跨越了最为艰险的雪山,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为什么这次做零部件企业专场,我一定要请您来,实际上我想每一家较为成功的零部件企业背后都有企业家的艰辛和奋斗,但您的故事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出,一位企业家是怎样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和更容易的选项,而坚持要为弥补我们的产业短板做出贡献。您已经赚了钱,也有资源,可以去做房地产;也可以不做任何改变,继续做好原来的零部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想必日子也能过得挺好。但是,您却把所有的家当都押在前途未卜的8AT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您都选择坚持做下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行业大佬都甘心为您站台助阵、摇旗呐喊的原因所在,因为您的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赢得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的突破,正需要这种精神!
我还听到过其他有关您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您自己对变速器原本并不了解,但是您引入了多方研发资源。作为企业家,您提供一切支持,创造有利条件,让工程技术人员自由发挥、自主攻关,因为您相信应该“让专家干专家的事、企业家干企业家的事”。从8AT荣获国家科技大奖来看,您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是做得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您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向阳教授引入团队,又通过他得到德国专家的支持;另外,徐教授这么多年来培养的变速器领域的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几乎都加入了您的团队。我想德国教授有他的兴趣,中国教授也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另外大家都需要经济回报,而您自然也有自己的企业目标。您是怎样平衡各方资源的不同诉求,为了共同成就8AT的梦想而一起奋斗的呢?
刘祥伍:赵院长,您这个问题很深刻,而且我觉得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8AT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不仅仅是靠我个人的决策和胆量,也不仅仅是靠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我们的研发模式也是一种重要创新。8AT这款产品最初只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概念,我要做的是把这个国外的概念拿到中国来落地,最终做出产品。当时中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涉足过AT,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正因如此,我觉得我们更加不可闭门造车。就像美国的NBA球队,球员有黑皮肤的,白皮肤的,还有黄皮肤的,但大家在一起代表的是这支球队。这给了我一个启示,要实现中国人的自动变速器之梦,我也一定要努力整合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在这方面,我总结了四条可以和大家分享。
盛瑞的研发模式创新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要转型、要创新,首先必须研究市场,掌握需求。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第三,产学研用相结合。第四,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8AT的成功就是靠这四句话。我要把PeterTenberge教授的概念做成一个真正的产品,当时中国毫无产业基础,我就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工程化实力强的公司,最后我们选择了英国的Ricardo,到现在我们一直合作得很好。同时,也包括徐向阳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和盛瑞一起直接参与研发,共同把这个概念转变成一个产品、一个商品。我们的合作当然也有利益关系,但这是一种战略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
盛瑞现在有很多人才都是北航的毕业生,他们到盛瑞实习,然后毕业留在盛瑞工作。我把他们送到英国、德国,一毕业就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工程师,向他们学习,之后再回国工作。我们现在有关变速器的各方面人才都已经齐备。如果要为某一家用户的车型开发一款变速器,我们完全可以自主地完成,而不再依赖外国的机构和专家。现在国家也在号召企业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我觉得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家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必须做好所需资源的整合,要把各种资源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同时还要努力为这些资源发挥合力创造好的环境。如果真的做到这样,我相信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赵福全:我想在“大众创业”的时代,网友中一定也有很多是想创业的,可能有些创业会成功,也有些创业不会成功。而盛瑞刘总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从一种民族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选择攻关核心零部件,并且眼光高远,在4AT大行其道的时候,就选择了更高端也更有挑战性的8AT。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放弃了个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股权分给年轻人,让他们安下心来搞研发,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共同的梦想而奋斗。这已经是一种境界了,或者说是一种情怀。而这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能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从创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究竟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创业,还是要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去创业呢?如果只看技能,当你的技能不成为优势的时候,可能就很容易会放弃;但是当你为了梦想去创业的时候,即使没有技能也会有动力坚持下去,自己缺少一些技能也没关系,我可以用别人的。另外用自己的资产去创业的企业家,如果不是怀有更大的梦想,会愿意把自己的股权拿出来分给别人吗?由此我认为,要想真正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其核心的源动力一定要和梦想相关。我想,刘总也正是在自己梦想的支撑下最终做成了8AT的产业化。因为要实现梦想,发现自己不是自动变速器专家,就会去找自动变速器的专家,像徐向阳教授就是这样参与其中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徐教授也一定有他的梦想,而在他帮助您圆梦的同时,您也在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您可能也有过一些担忧。比如,把没有经验的毕业生雇到盛瑞,送他们到英国和德国学习,他们学成之后会不会离开盛瑞到别的企业工作?但您还是选择送他们出去学习,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和胸怀!
我现在经常给企业家们讲这样一个观点:今天的产业更为复杂,分工更为精细,企业需要的人才更为宽泛,谁都不可能拥有所需的全部人才,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全世界的资源其实都可以为你所用。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就是要做好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各种方式把不同的资源凝聚到一起,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可能这些理论,刘总不见得能讲得条条是道,但是您其实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点。
我知道,当8AT样机开发出来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您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才能省钱,而是不计投入一定要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您找到了做变速器调校和优化最顶级的英国工程公司Ricardo,双方在后续合作中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但对方当然不会仅仅为了支持您的梦想而做义工,他们之所以全力以赴还是因为您愿意给他们付钱,让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动力来帮助盛瑞把8AT做好。所以我说您的研发模式真的是一种独创,也显示出一种企业家特有的本质。从这个角度讲,可能即使您不做8AT,开发别的产品也一样能够成功,因为您有企业家的梦想,有企业家的坚持,有带领团队共同创业的责任感,同时更有一种“我不懂没关系,我虚心向专家学习、用我的真诚和人格魅力来打动专家为我效力”的精神,甚至会拿出自己的财富“与他人共享”,来吸引更多人一起创业。正因如此,了解您的行业同仁都给了您很高的认可。
通过国际和国内资源的组合,借助产学研各方的力量,最终盛瑞形成了先进自动变速器的独立研发和制造能力,并带动供应商一起打通了完整的产业链。在2013年企业还处在艰难境地,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这么大的销售额,今后的大批量产业化更值得期待。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整车厂就是江铃。您曾经说,您最想感激的就是江铃汽车的领导,他实际上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了盛瑞这个机会。您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和江铃合作的故事?
刘祥伍:您又问到了很核心的问题。我们的研发模式是“产学研用”,这个“用”是谁?就是客户。产品再好,如果没有客户喜欢它、应用它,还是只能呆在试验室里。当时我们前后找了三家整车厂,但真正敢于尝试我们新产品的就是江铃,所以我非常感谢江铃汽车的卢水芳老总。当时我们只是做出样机,还没有走出试验室,而且样机尚在英国,还没有拿到中国来做测试。卢水芳老总就和我说,你们这个团队敢投几个亿来开发自动变速器,决心这么大,我支持你们!而且在中国SUV肯定是以后发展的方向,我们中国品牌的汽车产品正需要自动变速器,你们敢冒风险投入,我就敢冒风险使用。到后来遇到困难的时期,我们基本上是一个月见一次面。他每次见到我就问一句,老刘,怎么样?我说,没问题。之后就再也不谈产品的事了,他对我们就是这样的信任。后来8AT研发成功以后,他才说,如果你们做不成功,他身为国企老总,就没法交代了。江铃是国企里面,也是中国自主品牌里面“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他们最先搭载了盛瑞的8AT。没有江铃汽车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盛瑞传动今天8AT的成功。
赵福全:他就不担心要为了您而承担重大的责任吗?他的自信源自何处?就因为您投了几个亿?投几个亿想突破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可能也不只盛瑞一家吧?还是您的人格魅力打动了他?
刘祥伍:应该说是我们这个团队令他感动。他了解到我们产品源自德国概念,了解我和股东团队,也了解包括北航徐向阳教授团队在内的核心人员,所以他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卢总把江铃的质量部长派到盛瑞,做我们8AT业务的总经理,所以我们其实是两家人干一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卢水芳老总身上有一种民族企业家的情怀,而且他以自己独到的眼光看到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自动变速器是必然的趋势。现在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去年搭载盛瑞8AT的江铃陆风X7一推出市场,当年就销售了6.5万辆。
赵福全:他就没有表示过担忧?要知道,盛瑞的8AT如果失败,整车厂相关车型的全部投入很可能就全损失掉了。
刘祥伍:从来没在我面前表现过,因为他不想给我增加压力。每次来了以后就是两句话,怎么样,老刘,有没有困难?我说没有。他甚至说,需要钱就告诉他,他可以帮我想办法。
赵福全:你们俩原来熟吗?
刘祥伍:一点不熟。一开始我还是通过我们副总才和他认识的。
赵福全:中国制造业要想强大,必须在方方面面下功夫。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没有整车厂不行,没有核心零部件企业也不行,而且中国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必须更好地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否则大家都没有未来。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盛瑞8AT的成功就体现了这样的道理。我们需要有境界有情怀的零部件企业家,也同样需要有境界有情怀的整车企业家。我认为,卢总是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他选择8AT是源自于一种战略的判断,因为江铃汽车需要价廉物美的自动变速器。而您的决心和坚持,特别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打动了他,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觉得在8AT上为您冒这种风险是值得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次江铃和你们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想这对于江铃集团来说,也是一次登顶。因为到现在为止,拿到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整车企业也就只有两家。这就是战略互信的结果,刚才我和其他企业家交流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
对于整零关系,我们之前曾经进行过深入研究。我认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国要想建成汽车强国,产业链上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不可或缺,都不能掉队,都需要有战略前瞻性和使命感的企业及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盛瑞8AT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开展自主创新,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这里包括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前瞻的战略眼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的资源投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整零双方的战略互信等等。最终是您的人品、精神和全身心的投入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所以大家都愿意全力帮您:行业领导包括何部长、付理事长、李社长,愿意给您助威;徐向阳教授,以及德国和英国的团队,愿意与您合作;江铃汽车的卢总,愿意为您冒风险;还有盛瑞的员工,愿意追随您共同圆梦。
盛瑞能够走到今天确实非常不容易,不过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我知道,因为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在江铃产品上成功匹配应用,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来找盛瑞,包括一汽大众也在试配盛瑞的8AT。这非常难得,合资企业认同一家中国核心零部件企业,没有别的理由,就是认为你的产品有竞争力。那么,展望未来您觉得盛瑞的机会有多大?又要面对哪些挑战?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祥伍:您提的正是我当前最关注、也最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后,我认为必须要在两个方面自我激励、继续努力。第一,我曾经在我们的干部会上讲过一句话,我们8AT首次投产,必须感激江铃汽车,因为投放市场以后暴露出很多问题,这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赵福全:即使试验室里工作做得再充分,最后首次搭载到整车上,也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
刘祥伍:是的。到了消费者手中问题还会暴露出来,我们必须加快进行改进和提升。我提出绝不能带着老病面对新客户,包括陆风产品本身。盛瑞宁可少生产一万台,也不让客户退货一台。我们必须按照这个理念,有效平衡好产品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宁可短期内少卖少赚,也要保证给客户提交好的产品。
第二,一旦产能上来后,8AT的供应商能否保证产品一致性也是让我很纠结的问题。您知道,潍坊市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当时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希望看看能否在潍坊我们公司周围,建一个自动变速器产业园,把核心的零部件供应商都引进来,就近供货。这样大家就可以围绕同一个平台,在同一套标准下,进行相同的检测和同步的生产。我们潍坊市委市政府以及高新区的领导当即表态支持,拿出了将近200亩地建设产业园,现在已和9家企业签约。像双环、航天动力这样的上市公司都签约落户在潍坊了,而且这些工厂盛瑞也参股,和他们形成双赢关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更能保证产能和质量;他们也愿意进来,因为可以降低成本,并且更易于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今年要确保15万台,到明年25万台,到后年50万台,到2020年力争达到100万台。现在很多客户,也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整车企业都来找我们合作,目前大约有10多家,已经签约的就有7家,有意向的还有5、6家。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也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质量和产量的关系。只要我们把产品的一致性搞好,把客户视为上帝,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我们的优势是很大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赵福全:事实上市场真的不需要盛瑞担心,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已经突破了2800万辆,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自动档,如果有8AT这样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而且成本有竞争力的产品,肯定会受到追捧。关键是如何保证产品长期持续的竞争力。这实际上比拼的就是质量。所以我很高兴听您讲到,宁可少卖一万台,也不允许把带着老问题的产品提供给客户。任何产品都会有质量问题,但是我们解决一个就会少一个。从这个角度来讲,确保质量的盛瑞将更有希望。
同时,出于降成本、保产能需要,您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绝佳的招商引资机会,这也是地方政府前瞻战略眼光最终结出硕果的体现。潍坊市以及高新区的领导,也共同陪您一起走过了这艰辛的10年,之前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他们也一直支持您。反过来讲,地方政府也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这一天,现在很多零部件企业都愿意随着盛瑞8AT而入驻潍坊高新区。在过去这么多年里,地方政府有哪些特殊的支持让您记忆犹新?
刘祥伍:8AT的成功,除了研发模式以外,外部软环境特别重要。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为我们能够成功。但是潍坊市政府相信我们能行,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8AT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支持企业大胆创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创造优良的环境。他们明知有风险,但是敢于担当,这让我们感到很放心。我对潍坊感情很深。潍坊的知名度可能并不算太高,但在潍坊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像潍柴、福田等等,都在这里。我认为这是因为潍坊的软环境非常好,领导班子对企业家倍加爱护,对企业发展和创新非常支持。老实说,这也是我的动力源泉之一,想到地方政府这么信任我、支持我,我一定咬紧牙关确保成功。
赵福全:是不是因为您是本地的企业家?外地的企业家能得到这种支持吗?
刘祥伍:我并不是潍坊人,我是青岛人。其实青岛的环境也很不错,包括我们一些青岛来的领导,也来找过我,希望盛瑞也能去青岛。但是,我舍不得离开潍坊。饮水思源,当初没有潍坊这么支持我,就没有盛瑞的今天,8AT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赵福全:这个过程中书记市长也换了好几届吧?
刘祥伍:换了几届,但每一届领导都对我很支持。高度宽容、全力支持企业的创新创业,这是潍坊的一种文化或者说传统。
赵福全:我相信您一定是源于亲身的体会、发自内心地感到这种支撑很重要,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大环境。
刘祥伍:我给您举个例子,我们产业园第二期又要开工了。我和政府提出来,我不想到别的地方去,希望还是在原来工厂的周围建设。结果潍坊市政府下了决心,把盛瑞周围低效的产业迁出去,腾出地方来让我们建设二期。后来有位南方的老板来见我,他说,这也就是在潍坊,在南方都是不可能的。
赵福全:太多的地方招商引资只关注新的,不关注旧的。
刘祥伍:是的。后来这个南方老板也在潍坊投资了,他在别的地方也投了很多,但他说要在潍坊建一个标杆。
赵福全:这么多大企业能够在潍坊扎根确实很不容易。尤其像盛瑞攻关8AT产业化,前期这么大的投入,冒这么大的风险,最后能够取得成功,显然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我想政府也分享了您成功的喜悦和硕果。潍坊的企业之前有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吗?
刘祥伍:没有。我们是第一家,最近潍坊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开会表彰我们,市委书记亲自给我们颁奖。
赵福全:政府在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盛瑞,盛瑞也在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政府。
盛瑞做到今天很不容易,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实际上,8AT在国际上看都是很先进的产品,不仅满足了8个档位变速的需要,更难得的是实现了小尺寸的前置前驱。对于工程师来说这其实是在挑战技术极限,而盛瑞用实际产品证明了这是可行的,而且实现了批量产业化。
您今年已经60多岁了,请展望一下盛瑞未来的发展。我想,您一定希望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心血和投入能够得到传承,也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再多赚点钱。从您的自动变速器“帝国”的规划出发,盛瑞未来的战略是怎样的?
刘祥伍:虽然我60多了,但我仍然感到任重而道远,8AT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实际上,我感觉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但同时觉得自己好像更年轻了,有好多事情要去做,而且必须抓紧时间去做,我怎么能够松懈?比如中国的CAFC法规要求到2020年实现百公里5升油,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研发绿色动力技术,包括轻量化等节能技术,也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面对这样的趋势,自动变速器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开发更高端的产品,从目前的8AT延伸到13AT,据我所知目前从全球来讲,也唯有我们在中国做13AT的技术储备,国外最高的有11AT的技术储备。也就是说,在AT领域中我们的技术储备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同时,我们也在研发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包括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按照规划,这个领域的产品将在2019年先后推出。混动变速器产品推出之后,我相信不仅仅适合中国,也将适合全球的需要。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但从传统汽车到纯电动汽车的过渡将是长期的过程,这期间混合动力一定会成为主流,而且我觉得这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我们第一步先开发普通混合动力的变速器产品,2019年将推出插电式混动的变速器产品。我相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把产品做好,就一定可以赢得市场。
赵福全:现在的您比从前更自信了,因为从前您除了富有梦想以外,资金、人才、技术都是缺乏的。而今天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上被认同了;同时有江铃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整车企业助您实现了8AT的量产,现在又有10多家整车厂希望和您合作;潍坊政府又在高新区为您建设二期工程;更重要的是,盛瑞并没有停步,不仅围绕着自动变速器在做更多的技术储备,而且围绕着汽车更节能、更环保的需求,正在攻关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动变速器技术。所以您确实完全有理由更自信,盛瑞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您还会选择做8AT吗?如果仍然要做8AT,又有哪些事情您依旧会做,哪些事情不会再做了呢?
刘祥伍:如果真的可以再来一次,我想我还是选择挑战高端、攻关8AT。但是我会比之前更看重人才,因为人才真的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我觉得企业转型也好、创新也好、攻关高科技也好,最需要的核心资源始终是人才。企业必须真正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并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企业家的头等战略。抓住这一条,我感觉就等于把握住了方向,而具体创新什么以及怎样创新就只是战术问题了。
前10年我拿出了将近5个亿用在人才身上。如果再搞一次8AT的话,我还是会拿出这些钱用在他们身上,因为人才是企业永远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赵福全:刘总,您这一路走来,解决了中国零部件产业主要瓶颈之一即自动变速器的难题,尤其做出的还是高端的8AT。现在我们国家提出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因为我们的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远远不足,而且我们更应该以科技创新来拉动企业转型升级。如此看来您的举措就是在践行供给侧改革,努力进军高端。
近期工信部等三部委刚刚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汽车产业做强,而其中做强零部件是重要一环。我想对于包括盛瑞在内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下面借今天这个机会,请您从自己多年来的亲身经验出发,给国家、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一些建议,您认为各方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类似盛瑞这种踏实创新的零部件企业少走弯路,更快一点发展起来?
刘祥伍:我想和诸位零部件企业的老板们说句心里话,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定要转型,否则是不可能做强的。同时,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做强,一定要相信自己,要有毅力,自己认准的目标必须“咬住青山不放松,管它东西南北风”。此外,研发模式一定要创新,确保有足够优质的资源为我所用,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这是根本。
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发展成就甚至超过了国外一百年,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环境非常好,给企业家提供了可以施展抱负的良好条件。我们企业家要珍惜这个环境。同时希望政府和全社会,能够继续为企业家创造更利于创新的软环境。很多时候,企业家想干成某件事情,他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个人的梦想,也来自于我们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我们零部件企业一定要自信自强,用实际行动打造出好的产品。最终我相信:优质的产品会说话,帮助我们赢得整车厂以及消费者的信任。
赵福全:谢谢刘总,时间过得很快。可能原来很多网友并不知道盛瑞是家什么样的企业,也不知道盛瑞开发并产业化的8AT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更不了解刘祥伍刘总作为企业家,带领团队创业的艰辛历程。而通过今天的对话,大家知道了刘总是怎样带领盛瑞的团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从最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起点很高地选择了攻关8AT;到期间遇到种种困难,却始终坚持下来,甚至动用很多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导来帮助他坚定其他股东和供应商的信心;再到最后取得了8AT的初步成功,这是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
在这里我认为还是应该说盛瑞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什么呢?我们由作品研发出了样品,又由样品打造出产品,实现了所有的设计功能,进而成为商品投放到市场,这当然是一种成功。但是距离走进千家万户,为企业、为股东、也为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我们完全有理由比以往更加自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明了盛瑞8AT技术的先进性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世界范围看也是领先的;更重要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整车厂愿意配套搭载盛瑞的自动变速器产品,他们看好这款产品及其潜力,因为他们相信物美价廉的8AT是会让消费者更满意的技术,并为其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和刘总的交流,我想大家能够感受到:一位企业家可以不懂技术,也可以不掌握某一项技能,但是他一定要有梦想,更要有识才、爱才的胸怀,和组织各方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相信这只是前进道路上必须面对的细节,而绝对不能被困难吓倒。说到底还是要勿忘初心,当初为什么创业?有梦想怎能不坚持!实际上,创业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坚持。很多企业遇到困难后没有坚持走下去,也就不可能成功。而刘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迎来曙光。此外,自己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无限的,太多的人都有梦想,这就需要企业家把大家的梦想汇聚统一起来,让更多的人为着共同的梦想而奋斗,这样终将迎来圆梦的那一天。
最后感谢刘总的分享,也祝愿盛瑞越走越好,期待盛瑞8AT遍地开花的那一天早日到来,通过领先的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性价比上的突出优势,把盛瑞打造成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受人尊重的变速器品牌!谢谢刘总。
刘祥伍:谢谢赵院长,谢谢各位网友。
来源: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