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为何传统汽车巨擘们对产业重构深感焦虑?
2016-12-10 关键词:产业重构 点击量:1198

当前汽车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重构期,互联网等外部力量普遍看好汽车产业的前景,纷纷跨界涌入。对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一方面,跨界车企认为汽车将变得越来越“软”,他们自信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的观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认为汽车产业高度复杂,且其硬件本质不会改变,新兴车企对汽车了解有限,最终很难成功;另一类则感到深深的焦虑,因为未来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交通服务的一部分,而产业格局的演进尚不清晰。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汽车产业重构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将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变革的重构期

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全面变革的特殊时期,有两点根本原因:第一,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正逐渐深入到汽车领域,推动产业加快变革。汽车作为技术的载体、科技创新的载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这将不是简单的某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变化,而是整个产业的全面变革。第二,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制约因素,能源、环境、拥堵、安全等四大汽车社会问题正愈发严重,而压力将转化为动力,因为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会产生变化。所以,外部技术革命的机遇加上自身制约因素的压力,使汽车产业的重构成为必然。

受此影响,汽车产品形态、制造体系、创新内涵和产业生态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一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将逐渐构成汽车产品的全新内涵,汽车产品形态由此将被重新定义。二是制造体系将向智能化全面升级,因为新的汽车产品需要汽车智能制造体系作为支撑。这一升级指向低成本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将以智能工厂为核心,集成智能设计、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等于一体,使满足每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真正成为可能。三是汽车产业的创新内涵有了极大的扩展,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更关注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有效的商业模式将给相同的技术和产品带来完全不同的市场效应和用户体验;而应用场景又不同于商业模式,它不仅与用户有关,还与社会生态有关。四是产业生态正在重塑,“互联网+汽车”意味着可移动的互连互通,由此将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的重大转移。由于这四方面的变化,所有与汽车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汽车产业、汽车产品、汽车技术、汽车制造、汽车使用以及汽车人本身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因此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可能和机遇。


三大革命驱动汽车产业重构,汽车文明被重新定义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这三大革命共同驱动着汽车产业的全面重构,并引发汽车文明的重新定义。

能源革命,是指传统燃油车逐渐向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性转变。在此过程中,电池、电机、电控即所谓三电,将成为新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围绕三电将出现与传统产业链条并行的全新产业链。未来当车辆搭载着电池行驶的时候,汽车将不仅是移动工具,更是可移动的储能和供能单元。实际上,这样的情景已经在日本出现:例如在家里利用太阳能或晚间的波谷电给电动车充电,上班时就可以把电动车里的部分电能卖给企业,只留下返程电量即可。显然类似概念在传统燃油车上是没有商业价值的。此外,能源革命还伴随着新的基础设施即充电设施的建设。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也将带来全新的产业价值链条,在加油站网络仍需保持的情况下,又需要建造充电站,甚至为发展燃料电池而建的加氢站,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联革命使未来的汽车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而是可移动的互联互通终端,从而汇聚成为“信息海洋”。智能革命则使汽车逐渐变得比人更聪明,成为人类的伙伴,从而可以更好也更广泛地服务于人类。由此,云、管、端和智能等技术都将成为新的核心技术;新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众包众筹、软硬分离为其鲜明特点;充分互联智能的新制造模式成为可能,C2B+B2B将大行其道;自动驾驶使汽车不再是用来“开的”产品, 这将彻底重新定义汽车的使用人群和利用模式,并将催生汽车共享等新的车辆使用方式,无需拥有,即可使用;新的车辆维护模式应运而生,包括金融、保险等一切都将大不相同;同时,道路及交通环境也面临新的基础建设和全面升级,例如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信息接收终端,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道路和交通环境。在以上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将变成全新的产品,成为有移动能力的人类伙伴。这一切的变化将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及出行生态圈,其中交通成为服务,汽车产业渐趋无边界。

需要强调的是,三大革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能源革命的影响主要是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意味着产生了并行于传统发动机产业链的三电全新产业链,而原有的整车制造、销售和使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条件。当然,电动汽车更适于汽车共享,同时与充电网络相匹配,还可助力构建能源互联网,这意味着在商业模式上能源革命也将带来一系列变化。不过总体而言,对于传统车企的核心挑战还是技术:昔日传统发动机是优势,如今却逐渐成为沉淀成本和转型包袱,尽管汽车动力源的切换将是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发动机并不会马上失去用武之地,但至少传统车企无法像新兴车企那样只专注于新能源投入。同时,新技术替代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新材料的概念与传统车完全不同,由此还将带来相应的新工艺和新装备,这样传统四大工艺就不再构成优势。又如轮边、轮毂电机技术的进步很可能使底盘技术的重要性不断降低。事实上,对于传统汽车而言,最大的纠结在于电池,到底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怎么投入?如果不投就会失控;如果只投系统不投单体,依然可能不受控;而如果投单体,等于自行开发和制造整个电池系统了,不仅力不从心,也面临投资方向失误以及需要持续投入的风险。这挑战企业对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时间表的准确理解和判断能力。

图1 能源革命的挑战是新旧技术替代问题

互联和智能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影响的是整个产业生态。也就是说,智能网联汽车意味着整个产业的变化,并将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OEM和传统供应商外,IT公司、科技公司、新商业模式公司、运营公司以及基础设施公司等不断融入汽车产业,原本垂直线型的产业价值链演变成为交叉网状的出行生态圈,汽车产业历史上第一次面临产业无边界的局面。然而产业无边界,企业经营不能无边界。智能网联革命带来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无论新旧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到底未来产业的核心在哪?产业半径多长?如图2所示,显然,如果半径画得太小,很可能无法覆盖未来的核心业务领域;但是如果半径画得太大,又违背了企业经营的聚焦原则,将分散宝贵的资源;实际上未来的产业核心究竟在哪里,离哪一方参与者更近,目前也尚未明朗。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到底应该是什么?外部资源要控制多少?如何控制?又如何合作?这些都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图2产业无边界,但企业经营不能无边界


汽车产业重构期的严峻挑战

在产业无边界的前景下,企业需要适当放宽经营领域,但同时仍然必须有所聚焦。如果说过去的传统产业价值链是正态分布的平面,只要聚焦在核心业务领域就能成功;那么未来新的产业生态圈却是三维正态分布的立方体,在全方位的每一个截面上都需要有更大的覆盖面积。但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如何既受控又聚焦,这是摆在汽车业以及想进入汽车业的企业家面前非常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这也正是让传统汽车巨擘寝食难安的原因所在,他们真正担心的不是某项技术落后于他人,而是在产业生态重塑时,产业组织模式的各个方面都与原来截然不同,传统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或许难以持续。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电动车将间接引发整车制造技术的改变;同时电池和电机将直接取代传统动力总成成为新的核心技术;此外汽车共享的推广,将弱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捧;而智能技术越来越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变化都将使传统车企的既有优势不断下降。相比之下,新兴企业或多或少在三电、信息以及智能技术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或者至少他们可以倾注全力在这些新兴领域里进行研发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兴车企的优势或将逐渐凸显。展望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整车制造、三电和智能网联这三者的有效组合,仅仅掌握造好车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但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绝非拥有了某项单一能力就能胜出,新兴企业并非具有全部优势,传统车企的独特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就下结论哪一方最终能够胜出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产业重构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各种能力的有效整合,未来的赢家必将是最有效的组合集成者,即产业平台公司的诞生,汽车业呼唤自己的“BAT”。

当然,这样的产业平台公司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出现,而是需要逐步整合而成。为适应产业重构的需求,企业将率先尝试打造自身的平台,即通过采集提炼需求,汇集各种技术、采购及生产资源,集成物流管理和平台运行管理,来打造具有数据交互和信息安全功能的企业内部小平台。等到时机成熟,不同企业平台将展开联合,形成若干个中型的联合平台。最后,这些联合平台将进一步合并形成产业大平台。预期这将是未来产业平台型车企的整合发展路径。在产业大平台上,企业间各有分工,既有平台的管理维护者,也有平台的使用者。产业大平台还具有集成效应,其他工业品也有可能汇聚到汽车产业平台上进行相关的制造活动。产业平台公司将有效平衡好重构前景下的产业无边界与企业经营有边界之间的矛盾。

虽然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清晰的,但是具体路径并不明确,而其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精准有效地把控此消彼长的时间节点。如果说新能源是动力电池的时间函数,那么智能网联则是多个维度变量的时间函数。同时两者恰恰又交织耦合在一起,这极大地增加了产业变数,增加了产业发展预判的难度。企业过早进行“过度”投入,很可能成为行业的“先烈”;但如果行动太晚,又有错失良机、赶不上“末班车”的风险。如何做好产业重构期的企业战略和投资决策,这不仅挑战企业家的知识和见识,更挑战企业家的胆识。这也是当前很多世界主流车企大佬们的“焦虑”所在!


汽车产业重构期的空前机遇

汽车产业三大革命将带来产业本身六大革命性的变化。第一,移动工具变为交通服务。未来汽车将提供很多超越移动的服务。第二,信息孤岛变为智能终端。汽车成为万物互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第三,耗能机械变为移动能源。未来汽车将变成可移动的储能和供能装置。第四,汽车制造变为汽车智造。未来分布式产能通过充分互联形成一个工业网络,产品也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第五,人驾驶车变为车辆自动驾驶。汽车不需要由人来驾驶将彻底改变车辆的使用人群和利用方式,并因此给汽车文明带来深刻的变局。第六,拥有使用变为共享使用。“轻拥有、重使用”的新型汽车文化将应运而生。如图3所示。

图3 汽车产业的六大革命性变化

基于以上变化,汽车生态的全面重构将带来空前的机遇,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新材料,新工艺等;智能网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传统技术电控升级等;自动驾驶:传感(摄像头、雷达),控制,执行等;基础设施:充电网络,道路环境数字化建设等;汽车制造:物联网,3D打印,机器人,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说,在产业重构期,机会无处不在,对于汽车产业,一切都需要再认识,再出发!

当前部分互联网企业的造车计划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有所调整,其中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或许因为推进节奏过快,需要调整步伐;或许因为资本市场趋冷,面临资金压力;又或许因为了解造汽车的难度后,知难而退。但是这些都只是企业个体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汽车产业重构本身不会因此而停步!其原因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解决能源、环境、安全、拥堵等重大汽车社会问题的根本需求没有改变;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没有改变;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大方向也没有改变。正因如此,汽车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以及汽车社会、汽车文明都在被重新定义。这种大势不可避免,这个方向毋需犹疑!可以说,在产业重构的前景下,挑战必然存在,但机遇也前所未有。纵观历史,在逆境中往往诞生伟大的企业,在变革中往往孕育新的王者。希望在未来汽车产业的重构浪潮中,能有中国的企业成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导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