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出版面世,我非常高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的一件幸事。欣喜之余,特提笔简记感想,是以为序。
我与福全是老相识了,他在美国的时候我们就曾多次见面和深谈,他回国之后我们的交流和讨论就更多了。我们年龄虽有差异,但价值观近乎一致,于人于事判断颇多相似,而且都对做强中国汽车工业抱有执念,自然而然成为了“忘年”挚友。相处之中,我越发感觉到福全这位小老弟确实很不一般,如果要我总结,可以列出以下三组关键词。
一是走南闯北,勇于转型。福全在海外纵横近二十年,足迹遍及日本、欧洲、美国,回国至今也已经十年有余。期间,他参与过集团化大公司核心层的决策,负责过独立子公司的运营管理,主抓过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担当过技术高参,主持过产品研发,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并在跨国合作及海外并购活动中发挥过关键性作用,同时还在实业办学及培训领域开展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如今身为清华教授的福全,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一方面构建智库、服务行业。他以自己对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深厚理解和战略认识,向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中外企业提供广泛的咨询和指导。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不断寻求挑战,也不断自我转型:从发动机专家,到整车专家,再到产业专家;从技术专家,到管理专家,再到战略专家;从高校学术界,到企业产业界,再到重归顶级学术平台;从建功立业,到传道解惑,再到著说立言。这一路走来,他总是在给自己“出难题”,然后再逐一破解,攀上新的高峰,似在不经意之间,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同境界。
二是才华横溢,思想深远。正因为福全既有具体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又有宏观战略决策的多番历练;既有极深的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产业实践;加之对美、日、欧、中的汽车产业都有亲身经历和深刻了解。所以,他的思考往往与众不同——思路开阔、大气,却又不脱实际;视野广博、高远,却又紧接地气。实际上,福全在企业时我就深知其过人才华,海外见识与技术功底自不必多言,妙语连珠、挥洒自如、且能自由切换中英日文的演讲能力也罕有与其匹敌者,而更让我惊喜的则是他立论之高瞻远瞩与说理之精到透彻。记得那年他在中国承办的FISITA(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年会上做主旨演讲,题目是“自主品牌的安全技术”。我原想中国企业毕竟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各家安全技术都在不断提升,福全到底能讲些什么?结果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他并未限于所在企业的那点工作,而是站在全球汽车产业的高度,以安全技术作为支撑案例,把中国自主品牌这些年来的努力、进步及原因系统地梳理了一遍,并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整个演讲有高度,也有深度;有宏论,也有实例;而他本人一如往昔地幽默诙谐、气场十足。后来福全选择离开企业,专注战略研究,短短几年雄论迭出、影响日盛,仿佛转型成功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其实在我看来,他本就是做战略的材料,从此产业智库可谓得人才矣!
三是精益求精,倾情投入。能力与成就固然耀眼夺目,而最难得的是福全一直对自己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仿佛精益求精地做事、倾情投入地拼搏,都已是融入到他骨子里的固有DNA。还说演讲,由于职务关系,我应该是听福全发言最多的人之一,而每一次都会感到耳目一新。即使同样的题目,过了不到几天,听他再次来讲,也必然加上了不少“新料”。看来他还真是不怕“难为”自己,已经讲得广受欢迎了,还非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许深思熟虑和精心梳理早就是他的习惯和乐趣所在了吧。而且他所研究和思考的领域极广,诸如强国之路、产业政策、企业运营、品牌建设、海外并购、体系建设、技术战略、汽车人才等,几乎总能高屋建瓴,几乎总有真知灼见,这不能不令人赞赏和佩服!我想,这份阅历,这份才情,加上这份努力,就是福全的不一般了。
正因如此,这套汇总福全教授研究和思考成果的《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也就非常值得期待。实际上,收到书稿后,我自己也是先睹为快,发现果然不出所料,书中论断包罗万象,精辟观点层出不穷。不仅一些此前发表过的文章,进行了精心修订和重新编排,使之更成体系而脉络清晰;还有不少文章是来自过往的演讲或交流分享,此前并无文字稿,如今专门整理精炼而成;另外还添加了许多经典的图表,穿插于文字之中,方便读者把握核心观点。
总体来说,这套丛书可谓福全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福全多年来各类观点的精华,特别是一些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章,尤其难能可贵。书中所述,涵盖了社会、产业、企业、产品、技术和人才等各个层面,涉及到现状分析、症结识别、方向判断、未来目标、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等诸多要素。很多一针见血的识见,恐怕非福全这样经历丰富、视角独到、战略思维、立场超然的专家所不能言。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全面重构,能源、网联与智能革命加快袭来,汽车企业、产品与技术面临重大变局,更兼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行车安全的外部挑战愈演愈烈,使原本就很复杂的汽车产业,由于跨界交融和“降维打击”而变得更加混沌和多变。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国家究竟如何庖丁解牛,做好顶层设计;各方力量纵横捭阖,行业需要怎么穿针引线,强化优势互补;多条路径晦暗不明,企业到底怎样才能曲径通幽,实现后发赶超。凡此种种难题,在丛书中都有相应的解答或阐释,或简明扼要直指要害,或旁征博引开具良方。因此,这套丛书也可视作汽车产业的解惑之作,无论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还是各类企业、研究机构,都能从中觅得“养分”。我认为,行业内外、各个层面的诸位同仁们都应当阅读此书,相信必将开卷有益。
说到编辑整理这套丛书,刘宗巍博士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他长期追随福全左右,是秘书、是助理、也是副手,若以保存的材料而论,恐怕他比福全本人更为齐全。而且他一直深受福全信任、欣赏和栽培,对福全的思想了解最多、体会最深,可谓尽得福全真传,假以时日,当可为福全的衣钵传人。此外,他对整理福全的思想最具使命感,也因此十分投入,这一点我在翻阅书稿时已经深有体会。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工科博士的他,文字功底颇佳。宗巍的这些优点对于确保此书的观点准确、行文流畅,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我在汽车产业工作几十年了,现在越发感觉到,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作为业界难得的多元化标志性人物,福全及其思想本身就是行业的巨大财富。如今他带领团队、服务各方,深研战略、输出思想,传经送道、指点迷津,应该说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汽车产业的急切需要。而《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正是在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以书面的形式传播智者的心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套丛书可谓功在千秋、泽被后世。
如今的福全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我相信他必能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做出自己独特的重要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宗巍要为福全做更多的分担,让他集中精力多谋大计、多出思想。并且宗巍一定要把《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一直编下去,不断收录福全最新、最好的观点,形成汽车界思想盛宴上的一道“经典名菜”!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二卷目录
第一部分 战略篇
01 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影响预判
02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03 汽车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04《中国制造2025》促进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
05 发展汽车产业支撑地方经济转型
06 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思考
07 交通的本质与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08 站在未来社会、城市和出行需求角度反观未来汽车
09 跨越洲界和行业的紧密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10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第二部分 产业篇
01 汽车产业变革的特征、趋势与机遇
02 应对产业重构需要大智慧、大平台、多能力、长时间
03 回应董明珠“粗制滥造”论:中国汽车行业之真现状
04 产业边界不断扩展,“狼”和“坚守者”是一家
05 中国汽车产业两极分化将急剧加速
06 汽车产业业态重塑的特征与转型策略
07 你可以任性
08 高端智库大有作为,汽车共享是产业未来
09 论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及整零协同发展
10 碳配额、“双积分”法规迷雾待清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
12 中国汽车产业税收分配机制剖析及改革建议
第三部分 企业篇
01 颠覆性的改变取决于颠覆性的认识和持续的产业实践
02 中国汽车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
03 自主品牌车企迎来历史机遇
04 本土企业要在合资股比开放前尽快做强
05 汽车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产品创造模式对比分析
06 中国汽车2.0时代,零部件企业如何“居危思危”?
07 关于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智能制造升级的思考
08 中国车企需谨慎赴美
0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 绩效考核的价值与方法
第四部分 技术篇
0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策略选择关键问题辨析
02 应理性评估内燃机汽车的挑战、潜力与机遇
03 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掌控力评价体系
04 未来汽车技术“五化”发展趋势
05 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发展战略
0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问题思考
07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主要瓶颈及应对策略
08 城市智能停车模式探索
09 实施平台战略的价值与路径
第五部分 人才篇
01 集大成的汽车产业为人才提供无限发展机遇
02 未来汽车人才的需求变化与发展建议
03 新形势下的汽车人才战略思考
04 以敬畏心和责任心践行新使命
05 海外汽车华人的使命与作用
关于赵福全
关于编者
图片新书发布特惠价,扫码即可下单
来源: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