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汽车工艺师》记者来到清华园,拜访了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先生。这一次,赵福全先生畅谈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车企该何去何从,以及汽车产未来的发展愿景。
近期“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是热门话题,对此赵福全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团队参与了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项目,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简称2025)的研究,也专门对工业4.0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简称4.0),目标都指向智能制造,但问题是目前我们很多企业对4.0的理解有太多的误区。比如有些企业认为工业4.0还很遥远,我现在连自动化都还没做好,用不着考虑。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阶段不断进化演变,现在不关注、不思考、不努力转型,将来肯定做不到4.0,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还有很多企业正相反,一提到4.0和2025就高调得不得了,企业规模不大总想着引进多少套机器人。实际上如果是一家两百人的企业,努力造好自己的零部件产品才是最根本的,智能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当然也要思考在2025的格局下自己能够承担什么角色,怎样才能更有竞争力。总之2025是国家战略,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整体的实力,不是某个企业或产业就能实现的,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企业既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视而不见。“
“此外,标准滞后也是严重问题,这方面国家正加紧工作,比如刚刚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但是即使国家标准暂时缺失,也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停步不前。因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2025的大方向,基础研发、质量保障和创新能力是2025的基本功,企业必须积极导入信息化手段,再造流程,重塑体系,努力提升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基于现有条件,2.0不具备的加紧补课,3.0有欠缺的全面普及,从而为进入4.0做好储备。否则是没有办法从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
“在新形势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原来二者主要是依附关系,整车厂往往处于主导地位,零部件厂按照整车厂的标准生产零部件,再向整车厂供货。而到了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时代,情况将完全不同:第一,整车厂正在全力提升平台化模块化程度,如果零部件厂做不到模块化,不能模块化供货,将越来越难以与整车厂匹配。第二,当前是集中式生产,零部件企业在整车企业附近建厂供货,但未来将是分散式生产,各种工厂离散分布,依靠工业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有序运行。这一方面使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模块,同时为众多整车企业供货;但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如果没有技术诀窍、没有质量保障能力,整车企业是不会与之联网合作的,智能制造体系将把落后企业‘置之网外’。也就是说,重塑中的新型整零关系将对企业提出严峻挑战。
“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越是个性化的需求越需要依靠零部件企业实现,因此,整零关系将不再是整车厂主导、零部件厂从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也就是由父子关系演变成兄弟关系,由简单的买卖关系演变成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就是4.0背景下新型整零关系的实质内涵。
“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样的变化太复杂了,也太超前了。但我认为首先要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阐述明白,然后明确前进方向和行动计划,有目的地预做准备。反之,如果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就永远只能保持现状,等4.0、2025真的到来时,只有被淘汰一种可能。”
来源:汽车工艺师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