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拥抱汽车文明变革的新时代
2017-01-15 关键词:行业发展 点击量:1261

赵福全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海归的代表人物之一。2016年9月29日,代表中国参选的赵福全教授战胜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成功当选世界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2018—2020主席,他用自己特有的个人风采和魅力征服了所有FISITA的常务理事国。10月,赵教授当选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期会士;12月,鉴于他归国后多年致力于自主汽车发展的卓越业绩,赵教授又被评为《中国汽车报》2016年度人物。本次《NAAP》会刊有幸专访赵福全教授。在采访过程中,赵教授围绕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文明的变革以及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了真知灼见。

N=NAAP

Z=赵福全教授

N:恭喜您当选了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请和大家分享您的感受。

Z:首先是自豪,因为这是全球范围内一名汽车工程师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和认可。其次是压力,因为这意味着我必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实际上,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的身份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汽车人、学者和海归,我当选后一定努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负大家的期待,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是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时代,从事汽车这样伟大的行业,这本身就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更难得的是我回国后赶上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期,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早非昔日可比了。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他们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同时也特别要感谢李骏院士,6年前李院士担任FISITA主席期间,通过辛勤的努力和付出,让世界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可。这些都是我这次能够成功当选FISITA主席的重要原因。

N: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

Z: FISITA的基本宗旨,就是基于汽车技术交流和工程师互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我希望能够带领FISITA完成好这个使命。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为FISITA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而FISITA也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征途中,我们这些具有较强国际背景的海归,正可以立足中国、影响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重构期,能源革命和智能网联革命将催生新的汽车文明。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共同趋势,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在这个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开展全球范围的深度合作,从而使未来汽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我希望借助FISITA这个世界级的平台,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力量。

N:作为清华大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您对汽车产业的新生代年轻人有什么期待?

Z:产业变革、技术进步最终都会落实在人的身上。展望未来,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留将越来越重要。在“跨界成为常态、融合成为必然”的新时代,将有各种不同的新兴力量进入汽车领域,汽车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完全不同,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不一样。我们原来常说的复合型人才,通常只是指在一个领域中接触面比较广或兼备不同才能的人才,比如懂底盘同时也懂动力总成,搞技术同时也擅长管理。而未来的复合型人才一定有新的定义,将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比如对汽车和智能网联都有足够认识,对硬件和软件都很精通,甚至对商业模式都有深刻理解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未来最需要、也最有竞争力的人才。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对于未来社会和产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现在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育才体系的共同努力。同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我期望你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历练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迷惑了双眼,而应该从社会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出发,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有所聚焦的前提下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特别是要培养大思路、大格局的宏观思维。

N:如何理解在汽车领域里,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核心诉求?

Z:其实不只是汽车领域,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汽车来说,其本质是人类自由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未来的社会无论怎样变化,人类都需要顺畅的移动,因此汽车必须也只有满足人类未来出行的需求,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能耗、污染、拥堵和交通事故等汽车社会病也给产业带来严峻的压力,唯有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都是面向绿色环保方向迈进的重要趋势。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制造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必须认真思考和全力确保未来汽车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本土企业能够具备核心竞争力。为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多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目前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连年稳居世界第一,自主品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产业重构期对后发者更为有利,中国建设汽车强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恰逢难得的历史契机,正需加紧行动。同时,汽车产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影响力大,不是只有汽车人自己努力就能够做好的。因此,国家层面,更需要坚定的强国战略、系统的顶层设计、清晰的产业规划,科学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并在鼓励和引导跨产业融合方面多做努力。企业层面上,既要解决生存问题,也要思考发展问题,必须坚持走正规化、国际化之路,坚持自主研发、掌控核心技术,注重培养及保留核心人才和跨界人才,并寻求与行业内外各方力量的深度合作,以收资源重组、优势互补之效。

N:智能网联、新能源的崛起对传统汽车产业有什么影响?传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还在吗?

Z:新能源革命、智能网联革命正在引发汽车产业重构,但这是长期的发展趋势,不会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外部新兴力量进入汽车产业将是很自然的事情,传统汽车企业的一些优势也确实可能减弱。例如新能源将使传统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地位下降,并要求传统车企掌握新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又如汽车共享可能使汽车品牌的差异减小。但是,传统车企仍然保有独特的优势,其对汽车的深刻理解是新入企业无法比拟的。同时,产业重构将是此消彼长的漫长过程,例如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逐年攀升,但是传统动力总成可能仍然具有几十年的应用空间。因此,传统汽车企业一方面必须居安思危,不要盲目自信,认为跨界新入车企不懂车,不可能动摇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不必妄自菲薄,新入车企亦非具备未来所需的全部资源和优势。关键在于,传统车企需要合理平衡“新”“旧”两方面的投入,做到重点突出而又有效兼顾,为未来的转型升级做好充分储备。

N:面对变革,很多人说国外汽车大品牌相对焦虑,而中国自主品牌更乐观,您怎么看?

Z:感到焦虑往往是因为这些汽车企业看得更长远,深切感受到了产业重构对于其既有的传统优势,构成了非常严峻而现实的挑战。特别是国外汽车巨头的传统优势更为明显,相应的可能失去的也就更多。未来汽车文明究竟会是什么样,将会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只能说方向明确,但具体路径和时间表都不清楚,这正是让国外汽车巨头感到焦虑的地方。而国内车企相对而言,可以失去的优势较少。同时很多企业的精力还聚焦于如何生存上,没有意识和余力远望未来。因此,国内企业远谈不上乐观,其实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不比国外车企少,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N:关于您谈到的“汽车文明”,它原来是指什么?现在又将被定义成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汽车文明的变革?未来的汽车文明将会呈现怎样的崭新姿态?

Z:文明,不是简单的产业、产品、技术,而是涉及整个社会以及人类的生活模式。可以说文明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没有国界和边界。对于汽车而言,作为改变了人类的移动半径和出行习惯的革命性交通工具,是文明重要的载体和影响因素之一。在本轮产业转型重构中,汽车本身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由使用化石能源向使用电能转变,由独立的信息孤岛向移动的智能终端转变,由交通工具向出行服务转变,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由人驾驶汽车向汽车自驾驶转变,由拥有使用向共享使用转变,由此必然引发汽车文明的重新定义。举例来说,未来的汽车不需要人来驾驶也能移动,这就意味着没有驾驶能力的人也可以享受汽车生活,利用汽车移动期间人们可以把时间用于驾驶以外的其他很多工作,无人驾驶带来停车基础设施也将大不相同。可见,这种变革将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细节,因此我称为全新的汽车文明。

汽车文明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引发全球产业的全面升级与社会的深刻变革,受此影响,汽车的产品、技术、用户体验、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巨变,最终导致汽车文明随之发生改变。当然,文明的变迁不是“今天”或“明天”的事情,当前的汽车文明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才形成的,未来汽车文明的重塑也不会一步到位。实际上,我们现在甚至无法确切描述未来汽车文明的具体形态,因为一切都还在变化和未定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全面网联、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以及新的基础设施等,将构成未来汽车文明的骨架与基石。

N:目前这么多新的技术,哪一个新的技术能更快的和消费者见面呢?

Z:实际上,新能源、人工智能、互联网都已经离消费者非常接近了。像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取得了显著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测试或推进初级的自动驾驶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功能不断优化……这些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各家企业的推进速度有所不同而已。

N:对于国内车企,在未来会将面临什么局面?如何应对这些改变呢?

Z:如前所述,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产业,但又将是完全不同的产业。尽管产业重构的过程是渐进的,但总有一天会发展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点。而且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技术,变化的速度有所不同,最终质变的时机也会存在差异。“山雨欲来风满楼”,关键在于我们对于时间节点能否准确地预判。

对于国内车企,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工程师,我觉得都必须自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所在的领域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应对?而未来整个产业又会有什么变化?我要如何做好准备,适应这些变化,甚至以此为赶超的契机。为此,国内企业需要全面考虑产业、产品、技术、市场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转型升级战略和特色差异化战略,并实时调整、积极推进。

N:恰逢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期,这对汽车业海归来说意味着什么?

Z: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良机千载难逢,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对于我们这群回国发展的海归来说,更应该感到幸运和珍惜,不要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要浪费伟大产业中孕育的伟大机会。未来的产业升级,要求本土企业在正规化、国际化方面加快提升,而海归由于独特优势恰可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我们海归一定不能盲目跟风,必须坚持科学、坚持真理,引领企业按客观规律踏踏实实努力,从而不断取得进步。总之,我认为在产业变革期,海归施展才华的舞台将更为宽广。

N:您认为汽车业海归主要的贡献有哪些?

Z: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全体汽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海归发挥了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尤其在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汽车海归们一方面帮助国内企业取得了产品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更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认真扎实做事的精神以及宝贵的经验带回了国内。我认为,建立正规的体系、流程与标准,形成核心的自主开发能力,以及营造“按规矩做事”的企业文化,才是海归们最大的贡献,它将持续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N:作为北美汽车人协会的老朋友,请谈谈您的感受?

Z:海归有独特的经历,但我们不是另类,这一点北美汽车人协会的朋友们一定深有体会。我们因为曾经有过的类似经历和梦想相聚在一起,通过协会的平台,互相勉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发挥合力,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是非常难得的。未来,希望协会可以坚持不断完善和突破,形成共同的声音,影响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NAAP(北美汽车人协会)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