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本土企业要在合资股比开放前尽快做强
2017-09-05 关键词:合资股比 点击量:1220

本文根据2017年8月26日“机遇·挑战·变革 中国汽车产业后合资时代研讨会”赵福全教授发言观点整理。

合资是一种很常见的企业经营形式,正常情况下是否合资以及合资股比应该是由投资方根据各自利益决定的。目前中国的很多汽车合资企业从运营角度看是健全的,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研产供销的经营连,但是从真正完全独立的角度看则是不健全的,并不具备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因。因为这些合资公司在很多重要方面尤其是支撑整车企业“长治久安”的品牌及核心技术等方面都没有自己的主导权以及独立的资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这些公司的基因就是不正常的。设想当前的合资企业,一旦失去外方的品牌授权,即使我们假以时日能够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你的资产还拥有原来的竞争力吗?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正常情况下合资公司的各股东方是为了自己资本的收益、商业的目的或市场的需要,自愿进行有效组合以谋求多赢的,为了达到目标就会努力培育合资公司各方面的能力。

然而中国此前的汽车合资公司并非如此,这些公司其实都不是资本自由进行商业组合的结果,而是产业政策约束下的产物,是在特殊条件下诞生的一种非简单商业诉求的组合体。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开合资企业未来发展之结,还是要从正常的商业规律出发,回到股东各方真正的需要和诉求上来。也就是说,究竟参与合资的中外双方有什么能力、是什么关系,恐怕要到股比限制完全放开的时候才能真正知道。

实际上,面对中国整车合资股比放开的前景,现在每一家中外汽车企业都在思考合资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在思考股比要不要改变以及怎样改变。因为这已是大势所趋,迟早必然会发生。我想,恐怕所有的合资双方都已经在考虑相关情景,并开始制定相关预案了。之所以股比是否放开的讨论此起彼伏,也是因为背后有外方力量的推动。

对于合资公司及其未来发展,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合资公司曾经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了宝贵贡献。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之大、消费者需求之多样,决定了未来整个产业的竞争态势必然是复杂的,自主、合资、独资共生的大环境将长期共存。但那个时候的合资公司及其组合一定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产业政策强加的,合资各方一定是各有所长、各取所需,才有存续的商业基础。到底中方有没有外方真正看重的“所长”将成为合资公司未来走向的关键。

  

因此,我们最需要思考的还是本土企业如何做强的问题。因为,汽车强国必须以本土企业为主体,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品牌,掌控核心技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最终,本土企业的实力将决定放开股比限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也将决定合资企业的中方在未来合资公司走向中的决策地位和博弈能力。而博弈是靠实力来决定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局面受控的前提下尽量推迟股比放开政策,同时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新增合资企业,为本土企业快速进步赢得时间,尤其坚决避免在新能源领域掀起新一轮的合资潮。在此基础上,在合资股比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尽快对内放开,通过鼓励内部竞争和优胜劣汰,做强自己的主体即本土企业。如果等到合资股比真正放开的时候,本土企业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参与竞争与合作,我们的汽车强国就一定能够建成,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来源:汽车评价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联系
会员登录
还未注册?点击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