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赵福全:下面进入今天会议的压轴环节,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高峰对话。汽车产业发展之快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产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最近的中美贸易战,还有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期间宣布了中国要进一步开放,逐步放开汽车合资股比,也包括下调关税。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汽车人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怀着做强产业的迫切愿望。事实上中国要想把汽车产业做强,零部件必须做强,在这一点上大家对汽车电子寄予了厚望。今天我们有四位嘉宾来参与互动讨论,他们是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师建华,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副主任 刘法旺,航盛电子总裁 杨洪。首先我们有请李骏院士、师建华秘书长还有刘主任分别评价一下航盛的三个内部汇报。你们听完之后是感觉更有信心了,还是觉得不够火候,有多大的期待?
李骏:刚才汽车报社长何伟问我中国的汽车电子属于什么水平?我的回答是基本上属于跟随。中国汽车电子发展起步比较晚,今天听了航盛这几个报告之后,我有三个感觉:第一,你们有了自己的一套基础,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要搞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刚才的报告来看,航盛的基础还是有的,不论是新能源、V2X,还是车载信息。第二,你们对市场需求也抓得比较准。对于电子产业而言,内容决定一切。需求永远存在,但能不能给消费者内容,就决定了供给侧的竞争力。客户对电子是很迷茫的,也是很复杂的,但是他们看到你的电子产品给了他们魅力,就是你给他们的内容。第三,要不断往前走。人类的安全要通过V2X实现,另外还要通过V2X来省油、减碳,所以这些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航盛最早把V2X拿到中国来,当然它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我想说这些问题很快就都能解决了。这就像一个舞台,大幕一拉,如果你拿不出技术来,那你就落后了。总结一下,因为你们是卖产品的,所以基础和内容至关重要。
主持人赵福全:李院士对刚才三个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航盛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个演讲之后让李院士更有信心了,中国汽车电子总体谈不上引领,还处在跟随,但是航盛为了引领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已经具备了引领的基础,比如说平台化、模块化,也做了很多系列化的产品。今天的航盛在硬件上很成功,同时他们也为未来软件内容为主的时代做了大量储备。另外,李院士认为航盛作为国际化企业,把国际上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并且进行适当改良,为立足中国、引领世界奠定了一个基础。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历史的转折期,之前没规模的时候说要上量,现在有了规模说要提升内涵。下面我们有请师秘书长谈谈听完三个报告之后的感想。
师建华:不管怎么说,汽车产业这几年的发展很快,因为我们整车发展快,但是零部件发展相对较慢、有差距,没受到重视,这是问题,但好的方面是中国自主品牌带动了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共同研制产品,我觉得这个有很大的进步,是共同成长。刚才的报告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很好、很丰富,实现很多功能,让我看得眼花缭乱。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工夫就能做到的,而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就像今天我说的初心没变,一直在坚守,不然仅仅作为一个集成商航盛不会走到今天,总体来说我挺欣慰的。当然刚才李院士也说了,现在是跟随不是引领,但我们在跟随中进步就是了,但关键要把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掌握。中兴出事,大家开始理性看待芯片问题了。其实芯片问题多少年前大家都知道,不光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等等都存在芯片问题,我们有很多零部件企业生产的关键零部件,也是用人家的芯片,人家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量就上不来。我曾经去一个企业考察,他的设备是买来的,只要一动就会被对方知道,因为“大脑”在人家那儿,我们被控制了,所以我期盼着像航盛这样的企业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好。
主持人赵福全:中国零部件发展并没有这么好,但是航盛就这么默默地走过来了,能做到今天很不容易,尤其取得这样的业绩,让大家对未来有更大的期盼。未来一定要不忘初心,我们还没到引领的时候,只是具有引领的基础,所以更要脚踏实地。下面请刘法旺主任谈谈你的感想。
刘法旺:我更多从用户角度谈一下我的感受。首先我觉得航盛始终在围绕用户去做应用,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其次也感觉到航盛在国际化上走的比较靠前;另外谈到开发,要想把一个东西给落地,不是靠单产品,实际上是生态的竞争,我觉得航盛已经在不停的往前探索,在自主可控上已经走的比较远。以上三点是我比较深刻的感受。
主持人赵福全:刘主任刚才提到他从用户角度感觉航盛的HMI做的比较好,我也有同感。大家都知道HMI都朝着车载、娱乐、通讯发展,但是最大的一点就是人机交互。有时候屏幕触摸感不太好的时候,内容还没有选好,手指都已经没感觉了,但是航盛提出来像魔方似的选菜单,我认为看起来很简单,也非常有创意,它带来灵活性而且内容高度集成,很快就能选到预期的内容。听完三位领导的点评,杨洪总你有什么感受,你准备怎么把航盛带到更远方呢?
杨洪:谢谢,今天听到领导专家们的肯定非常感动。今年是航盛25周年,第一个10年我们没有太多做核心技术,只是国产化,第二个10年到现在,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把技术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的战略是强技术、重质量、塑品牌。虽然我们总体在跟随,但是现在V2X确实是跟一流的企业同台竞技,在系统体验方面,目前应该说可以在一流水平里引领,因为这个是为中国消费者服务,比如我觉得红旗H5的体验可以跟奥迪比拟,当然更核心像芯片以及计算平台的算法,这方面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业的领导下跟兄弟企业合作,我们一起来推动自主的设计产业做出我们的贡献,以后我们也一定会继续沿着自主创新这条路走下去。当然自主跟开放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德国成立的公司也快5年了,在新能源的领域也涉足10年了,到目前为止都还在盈利。当然跟汽车整车相比是小的投入,但是也是多少亿的研发费用投进去,目的只有一个,我们要自主,但是要开放,要走出去引进来,共同使我们这个产业将来能够符合国际化、全球化,因为汽车产业就是个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和全球化的市场,我们要用好这方面。现在我更加有信心!
主持人赵福全:航盛走到今天不仅仅是靠自身努力,更是大家支持的结果。面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航盛更要集大成,把各种资源为我所有,因为未来产业已经不是简单的整零关系,也不是有技术就可以包打天下,而是多方资源共同协作,所以我经常说“1+1+1”的商业模式,要把资源组合起来,明确哪些自己做、哪些跟别人合作、哪些要借助国家和地方的力量。在产业大变革的时候,汽车电子由硬向软转移、由简单的硬件和内容向平台发展的时候,到底怎么走,这不仅对航盛有意义,对汽车电子发展也有指导意义。我们也想听听专家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李院士,您觉得关键零部件企业有哪些东西是核心必须要掌握,又如何撬动其他资源来形成一个大平台,真正实现在未来产业向生态化转变时抢到制高点?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做好硬件或者软件就可以了。所谓V2X,这个X包罗万象,企业都做不行,也做不了。
李骏:首先我觉得企业要号到市场的脉。作为零部件企业,必须提前抓住市场,因为OEM有自己的开发流程,零部件企业必须早于它。我觉得像航盛或类似的汽车电子公司,下一个最大的需求就是汽车信息。人们越来越把汽车作为移动终端,汽车是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最大的移动平台。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是非常广阔的,因为需求非常多,所以汽车就要进入到V2X,手机就是靠信息发展起来的。其次我觉得要有自己的特色。航盛在中国第一个推出V2X,就像华为第一个推出5G,你要做出领先了,但是中国领先不一定就是胜利,俗话说先胖不叫胖,后胖压倒炕。所以我要挑战Ralph先生,他刚才讲的一些场景都是欧洲场景,但是中国的场景非常复杂,你们的V2X到中国应该再升级,还要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Ralph:我补充两点。第一,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V2X应用的十多个场景,我负责研究中国定义的场景并把这些场景加入到航盛欧标的产品里,所以我们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通用化。第二,航盛在欧洲也负责欧标的制定,其他参与者包括了大众。在这一点上,航盛在欧洲算是比较领先的,所以我也想向中国其他的OEM传达,我们希望帮助他们一起成长。杨总也经常告诉我们的,不仅要把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也要帮助中国其他的企业一起发展,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航盛在德国的子公司是全资的,我们的知识产权是中国自己拥有的,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李骏:这就是我想说的!作为一个企业有自己特色之后,要想把东西推到市场上就要治标。我想说的第三点是航盛强大之后,应该加入学会,因为学会有社团标准,你只有通过社团的标准,才能把它上升到国家标准。现在我们正在定V2X一个参数的阶段,你已经有实践了,所以你应该积极的参与,为国家、为行业做出贡献。我们上个月刚开完标准会,V2X这个标准还任重道远。
主持人赵福全:产业在变革,而且产业大到已经不是原来的汽车产业就能做的事了,需要多方资源有效参与和分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李院士给开了个药方,第一要对行业的发展把脉,如果不清楚事在哪儿,就不可能抓住命门,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方向。第二,产业大到了无边界。我认为汽车产业已经进入3.0时代,1.0时代是一个企业造汽车,2.0时代是所谓的福特T型车、流水线,才有了今天的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做汽车,有供应链、整车厂,但是进入3.0时代是多个产业造汽车,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制造,而是使用。李院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有特色,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生态带来了机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做得了生态,只能参与生态,在生态里找一个点,在点上画一个圆。第三,要想引领绝对不是单靠产品。大家都知道一流的企业做的绝对不是产品,是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要想引领,技术做的好不够,还要参与标准制定,否则其他人就可以通过游戏规则把你投出局。师秘书长,您觉得在新的一轮产业变革背景下各种资源到底如何组合?零部件企业彼此之间和整车厂如何资源共享,又如何做出差异化特色?你有什么建议?
师建华:我们总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要做市场,没有市场的导向,就可能做偏了。现在汽车已经是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或者我们给它定义为移动智能终端,它需要像手机一样不断升级,去增加我们需要它有的功能。大家都在说汽车是一个生态,是一个生活空间,是个数据空间、储能空间、移动空间等等,这些都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现在的车与我们传统车不同,这种想象怎么落地,怎么去实现大家理想中的功能,我觉得需要研发团队有无限想象的能力和空间,可能会有利于产品研发方向不偏,这是一点。
刚才也提到了行业资源,行业的事不是一个人干的,也不光是电子这个领域,所以就存在各家如何共享其他企业的行业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产品,同时又有专业分工,齿轮强就做齿轮,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要考量好的。同时,要发现行业里其他的同类型企业的强项在哪里,应该是整合行业资源形成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大家抱团取暖也好,共同研发也好,共同打造产品也好,有所分工的去做我们更好的产品,不能说自己包打天下。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明显,零部件企业不用说,整车企业已经出现这种现象,比如说魏建军、王传福,他们的思想都在发生转变。王传福已经表态说自己现在是开放思维,原来什么都自己做,这样可以最大利用化,可以赚所有产业的钱,但是专业化分工没做到,所以产的品质就上不去,就不能打造完美的产品。同样像魏建军也说DCT这个产品可以跟大家分享,可以跟大家共同来完善,同时也可以跟其他企业结合,把它做的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们不同的车型,这都是有开放的思维了。我觉得这种开放的思维就是基于我产业发展到今天,智能化、新能源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同时也是因为市场上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和不断增加过去没有想到的需求,催生我们的企业家思想更加开放,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任何企业肯定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揽在身上,如果没有协作、没有协同,未来难以有大的发展。协会在零部件领域也组织了一些共享平台联盟,大家有所分工的去开展一些行业技术的整体攻关,然后在各个领域都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最后整个把我们汽车做强。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刚才院士谈到的标准问题。我们要做一流企业,就得从标准做起,从尖端做起。
主持人赵福全:掌声感谢师秘书长!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行业的变革,像原来传统的车企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了,既可以说是市场逼的,也可以说是产业变化给大佬们带来的重新认识。在新的竞争态势下,新的商业模式必须是开放拥抱的,但不是要丧失自己,仍然要有自己核心的东西。曾经和现在的都与未来不一样,行业需要标准,需要企业积极参与,甚至有引领式的企业在里面起到推动性甚至是主导作用,因为行业组织是搭台子,标准还是来自于专家,更来自于企业。下面一个问题给刘主任。凭你对产业的了解,尤其电子行业的发展,在硬件为主、软件也越来越重要(可能将来70%都是以软为主)的时候,你觉得像航盛这种企业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因为你是学计算机的,角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怎么看待以硬件为主的企业向软件去发展?
刘法旺:我主要基于我的工作来谈谈感受。汽车是下一代的移动智能终端,从计算机行业的视角来看,在PCG时代,windows+互联网,以苹果为代表组织封闭的生态,活的挺滋润,安卓也活的不错;从汽车电子视角来看,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是分布式集中,所以大家搞了计算平台,一定程度上来讲,谁能够在计算平台上掌握主控,对生态的影响就会更大。在这样更大的格局下思考定位,是做计算平台还是跟计算平台配合,这是第一个命题。第二个命题是安全。传统汽车人比较强调功能安全,但现在汽车要联网,毫无疑问汽车建立了一个数据的通路,汽车功能越来越复杂,里面软件越来越多,传统功能安全的保障手段能不能在这么复杂的应用逻辑和环境下扛住,还有功能安全怎么能保证网络安全,这些都是问题。传统的功能安全是在物理隔离之下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但是一旦通过有效的手段诱导使得功能失效和引发网络安全,又保证功能的安全呢?我觉得这些问题都需要探讨和解决,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赵福全: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杨总。刚才三个嘉宾都提到,我们做模块、做平台,但是没有谈到操作系统该怎么办,而这个操作系统绝对不是跟航盛无关,我认为非常有关,为什么?因为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常规开发的平台化、模块化已经不够了,尤其在未来竞争环境下,可能没准航盛真的要把硬件外包出去,这就要看航盛的梦有多大了,而且对于产业发展的判断,既要有方向,更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希望杨总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
杨洪:谢谢赵院长,很尖锐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首先是方向。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接近三千万辆,未来还会更高,这个体量已经是全球最大,这么多的企业,未来还会越来越多,所以计算平台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而且不是独家去做,一定是合作共享共赢。目标方向也很明确,肯定是与其他上市公司有战略协同、互补,还有战略互信,大家一起在学会和协会的规划下做出行业标准。未来一定是朝着这个方向走,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第二是开放和合作共享共赢的心态。我一直在告诫我们的团队,IS9000和TS16949本质一样,都要提高能力,但TS16949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工,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做,大家一定是合作共享共赢,而且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把顶层设计做好了,大家分工协作就一定能共享共赢。天下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谁也不是傻子,谁都很聪明,但是你只有未来,才有人愿意与你共享与你合作,所以我们很清醒知道航盛应该做什么,知道我们的能力是什么。把一些想法变成一种功能和体验是航盛最大的优势,构建一种能力不是用钱买来的,是用时间积累的,用钱投入再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叫汽车文化。构建全价值链体系,保证质量又保证效率,还有成本优势,这些是航盛跟其他一般创新互联网企业不同的地方,这个价值我们要坚守,而且要不断强化,保证它的功能安全和系统安全。第三是要聚焦和突破。我们要选准一些战略客户,他们有未来,我们跟上他才能有未来,所以还是要聚焦。在我们的聚焦战略里,瞄准未来方向同时脚踏实地实现在关键点上的突破,又建立起共享共赢的生态,让自己能够真正生存下来,发展和推动汽车产业的进步,这也是社会责任。除了交税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外,航盛非常重视标准和专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行业标准只有制定标准,参与标准的制定,将来才能真正的在这个行业里有地位。
主持人赵福全:谢谢杨总,也谢谢各位嘉宾!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小时转瞬即逝。产业发生变化的时候,像航盛这类企业未来要实现引领,到底路在何方,路径如何?机会很大,但挑战也很多,因为容易有惯性思维,而未来是完全不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从北京车展就能深深感受到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了,是移动终端,L3级的自动驾驶已经陆陆续续投放市场了,L4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我认为像航盛这样的企业,未来发展迈的步子要更大,思路要更清晰,越是机会多的时候,越是挑战领军者。要做到有取更有舍,机会大的时候容易迷失方向,都是蜻蜓点水难以形成合力。另外最近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更需要中国汽车市场冷静,没有技术创新,所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空中楼阁,而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能够做得到的,需要大家合作,合作中又有竞争,竞争中又要分享彼此之间合作的利益。所以我个人认为像航盛这样的企业,梦想可以更大一些,步子也可以更大一些,未来也更需要诞生上百个甚至上千个这样的企业,否则中国汽车产业走不了太远,也更难做扎实,这既是产业的需求,也是国家的需求。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观众!
来源:清华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